超融合架構(Hyper-Converged Infrastructure, 簡稱HCI)
是一種將計算、存儲、網路和虛擬化整合到一套軟硬體平台中的技術,
目的在簡化 IT 基礎架構的部署和管理。以下用一些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給各位參閱。
目的在簡化 IT 基礎架構的部署和管理。以下用一些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給各位參閱。
組成架構
將計算、存儲與網路整合在一個控制平台下管理!
1. 計算(Compute):
負責執行虛擬機(VM)或應用程式的伺服器硬體,通常是 x86 架構的商用伺服器。
2. 存儲(Storage):
將多台伺服器的硬碟(HDD 或 虛擬SSD)整合成共享存儲池,並透過軟體管理存儲功能(稱為 SDS,軟體定義存儲)。
3. 網路(Networking):
整合伺服器之間的高速通訊,確保數據快速流動,支援存儲和應用程式間的協作。
4. 虛擬化(Virtualization):
使用虛擬化軟體(如 VMware、Microsoft Hyper-V 或 Nutanix AHV)來分割硬體資源,運行多個虛擬機。
5. 管理平台(Management):
提供統一的管理介面,用於監控、配置和管理所有資源,提升操作效率。
1. 計算(Compute):
負責執行虛擬機(VM)或應用程式的伺服器硬體,通常是 x86 架構的商用伺服器。
2. 存儲(Storage):
將多台伺服器的硬碟(HDD 或 虛擬SSD)整合成共享存儲池,並透過軟體管理存儲功能(稱為 SDS,軟體定義存儲)。
3. 網路(Networking):
整合伺服器之間的高速通訊,確保數據快速流動,支援存儲和應用程式間的協作。
4. 虛擬化(Virtualization):
使用虛擬化軟體(如 VMware、Microsoft Hyper-V 或 Nutanix AHV)來分割硬體資源,運行多個虛擬機。
5. 管理平台(Management):
提供統一的管理介面,用於監控、配置和管理所有資源,提升操作效率。
優點
- 簡化部署和管理:整合多種功能於單一平台,讓 IT 團隊更容易操作和維護。
- 彈性擴展:可根據需求,單一節點逐步增加資源,而不需更換整套設備。
- 降低成本:不再需要購買昂貴的專用存儲設備或高階網路設備,硬體以通用伺服器為主。
- 高效能:數據存儲與計算在同一設備內,縮短延遲時間,提升工作效率。
- 容錯能力:支援多節點架構,單一節點故障時,資料與工作負載可快速轉移到其他節點。
缺點
- 初期投入較高:雖然後期成本較低,但初次採購 HCI 系統可能比傳統基礎架構更貴。
- 對供應商依賴性高:系統高度整合,通常需依賴特定供應商的技術支援。
- 擴展性限制:若只需要增加存儲或計算資源,可能需額外增加整個節點,導致資源浪費。
- 技術門檻:對於傳統 IT 團隊來說,可能需要額外學習與調適新的管理工具與概念。
適用環境
- 中小型企業:IT 資源有限,需快速部署與簡化管理的場景。
- 遠端辦公或分支機構:需要小型且簡單的基礎架構來支援業務運作。
- 虛擬化工作負載:如虛擬桌面基礎架構(VDI)、數據庫和應用程式伺服器等。
- 私有雲或混合雲環境:超融合提供一致的平台,方便整合公有雲與內部系統。
捷誠總結
超融合架構 就像將多個電器(電腦、存儲裝置、網路設備)合成一台多功能機器,操作更方便,空間也更節省,特別適合快速成長的企業或需要簡化 IT 環境的組織使用。然而,在採用前需要評估資金投入和擴展需求是否符合長期發展規劃。